微光所聚,星河燦爛。
2023年,在文旅市場強勢復蘇的浪潮下,河博潮頭搏水,擊楫中流,事業(yè)再上新臺階。
這一年,河博接待游客68萬多人次,事業(yè)收入660多萬元,均為歷史之最;
這一年,河博組建兩個古生物研究領域的學術委員會,為華南首創(chuàng);
這一年,河博在國家級博物館運行評估中勇奪省榜“探花”,再創(chuàng)佳績;
這一年,河博展陳環(huán)境極大改善,新展出恐龍胚胎蛋成流量“明星”……
今日盤點,細數(shù)過往風流,再待新年可期!
筑基黨建引領
河博黨支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全年召開專題學習會21次,開展主題黨日活動4次,認真組織紀律教育學習月、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等活動,開展“2023年河源市黨史學習教育文藝匯演”等紅色文化活動,為凝心聚力謀發(fā)展筑牢思想根基。
強體完善館藏
全年新增藏品407套609件,其中人文歷史類藏品371套519件;化石類藏品36套90件;完成修復陶瓷類文物4件、恐龍蛋3窩、恐龍骨骼1件,復制紙質(zhì)革命文物1件。
固本科研發(fā)力
河博科研能力取得歷史性突破:完成河源恐龍研究所古生物實驗室科研設備采購安裝,成功創(chuàng)建河源市古生物研究與保護重點實驗室;組建“河源恐龍研究所學術委員會”“河源市古生物研究與保護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
舉辦“河源恐龍·龍耀東江——2023河源恐龍學術研討會”,國內(nèi)60多家科研機構、大學院校、博物館及相關單位共150多人與會。
啟動和繼續(xù)開展館藏菊石化石普查分類和初步研究、黃氏河源龍深入研究、館藏代表性恐龍蛋種屬研究等科研項目;持續(xù)開展河源市中華版本普查;完成《河源文博》(二期)等學術資料編印。
傳承展陳提升
全年舉辦專題展覽14場次、省內(nèi)巡展1場次,涵蓋歷史文化、科學普及、民俗服飾、紅色文化等類型。
完成館藏文物預防性保護項目(第二期)、河源恐龍博物館部分老舊展柜更新改造、河源市博物館部分展柜氣密性改造、中華恐龍遺跡公園沙盤模型設計制作等項目建設,進一步改善場館展陳條件。
新展出文物藏品10套18件以及6窩62枚恐龍蛋、3枚獨立恐龍蛋、8件許氏祿豐龍恐龍骨骼化石。其中,2枚白堊紀竊蛋龍胚胎蛋被CCTV2、CCTV13、CCTV17等國內(nèi)媒體廣泛報道,成為博粉新寵。
完成2個虛擬展覽建設,豐富展陳方式。
惠民精彩宣教
全年開展博趣手工、文博講座、道德講堂、語言學堂、科普課堂、小小講解員等品牌宣教活動128場次。
組織“‘潮’玩文創(chuàng)·河博物語——2023年河源市博物館文創(chuàng)產(chǎn)品設計大賽”,收到有效作品197份,包含工藝美術、時尚服飾、國潮手辦、學習辦公、游戲、數(shù)字藏品等類型。
與央視新聞等聯(lián)合開展《上新了,恐龍蛋——來廣東河源漫游遠古恐龍世界》等網(wǎng)絡直播活動。
攝制作《人間煙火 河源非遺》(總8期,已發(fā)布6期)系列宣傳視頻,《穿越時空 對話恐龍》等3期創(chuàng)意變裝短視頻。
設計開發(fā)《河源恐龍(2023版)》郵冊、恐龍元素帆布袋和紀念幣等文創(chuàng)產(chǎn)品。
內(nèi)功運行管理
順利通過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復核;在省“2019-2021年度國家二三級博物館運行評估”中以總得分第三名的成績獲評優(yōu)秀。
新媒體宣傳矩陣持續(xù)發(fā)力,在微博、微信、抖音等線上平臺持續(xù)輸出多元化內(nèi)容;中央電視臺、廣東衛(wèi)視、南方日報等媒體專題報道200余條/篇。
完成化石修復工場改造、旅游廁所升級改造、龜峰塔副階周匝保養(yǎng)維護工程等項目建設。
新增文博副高級職稱1名、中級職稱1名、初級職稱5名。
河博獲評“第二批河源市兒童友好基地”;“黃氏河源龍”及“獲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恐龍蛋”獲評“中國美麗化石”;《豐田記憶:和平縣黃氏“一門三杰”革命事跡展》獲評2023年“廣東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講解員黃秋琪榮獲“2023年廣東省科普講解大賽”優(yōu)秀獎。
全年實現(xiàn)安全生產(chǎn)零事故,接待游客68萬多人次,事業(yè)收入660多萬元,創(chuàng)歷史新高。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心有所向,路必不遠。2024,我們在河博等您,共赴星辰大海,共寫龍年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