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恐龍,龍耀東江。23日上午,“2023河源恐龍學術研討會”正式啟幕。來自全國各地的上百名古生物領域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我國恐龍等古生物研究領域的新發(fā)現(xiàn)、新成果、新應用。
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辦公室、中國古生物學會、廣東省地質學會為本次研討會的召開發(fā)來賀信,認為河源恐龍化石產地是國家級重點保護集中產地,本次研討會的召開為廣大研究人員及熱愛恐龍的人士提供了一個極富價值的平臺,不僅僅是一次學術交流會議,更是構建古生物學領域交流合作的橋梁。
開幕式上,市文廣旅體局二級巡視員、黨組書記、局長曾永貞介紹了河源文旅資源及恐龍地質遺跡資源保護開發(fā)的情況。“希望借助恐龍學術研討會平臺,匯聚專家學者智慧,加強交流,深化合作,努力提升河源恐龍的品牌價值和學術價值。”她表示,我市文旅體部門將立足河源恐龍地質遺跡公園建設,依據《河源恐龍地質遺跡公園保護開發(fā)專項規(guī)劃》,爭取引進高端的旅游投資企業(yè),共同打造一個由恐龍遺址公園瀏覽區(qū)、恐龍主題娛樂體驗區(qū)、綜合商業(yè)配套和康養(yǎng)中心構成的世界級大型恐龍文化產業(yè)園,推動形成集科研、文旅、文創(chuàng)、研學為一體的河源恐龍大IP品牌工程。
副市長曹建忠在致辭中表示,恐龍化石蘊藏著古地理、古環(huán)境、古生物的豐富信息,是探究生物演變、地層變遷和自然環(huán)境變化的重要實物資料。河源市委、市政府將繼續(xù)在資金投入、政策保障、人才引進、產業(yè)培育上對河源恐龍的保護利用和科研科普工作給予大力支持,全面推動恐龍文化產業(yè)與旅游、娛樂、教育等產業(yè)的融合發(fā)展。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紀委書記劉光儀認為,河源作為“中華恐龍之鄉(xiāng)”,不僅館藏各種類恐龍蛋為世界之最,還集恐龍蛋、骨骼、足跡于一體,世界罕見,具有極大的科研、科普、人文和社會價值。該所將繼續(xù)大力支持河源的恐龍科研與產業(yè)發(fā)展。
為更好地開展河源恐龍地質遺跡資源的科研工作,2022年11月,河源市博物館(河源恐龍博物館)掛牌成立了“河源恐龍研究所”,并于2023年8月成功創(chuàng)建“河源市古生物研究與保護重點實驗室”。大會期間,“河源恐龍研究所學術委員會”“河源市古生物研究與保護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正式成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研究員、巴西科學院通訊院士汪筱林等國內11名古生物研究領域的專家被聘請為學術委員會成員。
當天的會議,還進行了《哈密翼龍動物群的研究進展與化石保護現(xiàn)狀》《廣東河源恐龍蛋化石群》《黃氏河源龍腕部形態(tài)及其功能分析》等涵蓋古動物、古植物、古環(huán)境的15個學術報告,與會專家分享了在古生物研究領域的新成果,并就河源恐龍蛋、骨骼、足跡和菊石等古生物的研究,以及恐龍科普、文創(chuàng)、產業(yè)、場館建設等提出寶貴意見。